Skip to content

國際友誼日!為什麼人是群體動物?

國際友誼日
(圖片來源:攝影師 Helena Lopes ,連結:Pexels

許多人都不知道,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,最初是一名賀卡商人所創辦的節日,鼓勵朋友們慶祝彼此的友誼,藉此帶動賀卡的商機。

雖然這個節日的由來並不純粹,但人與人之間接觸所產生的各種情感與互動上的交流,是做為人類相當複雜且獨特的活動。英國詩人John Donne曾寫下: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」,每一個人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,獨自來去於人世間,但是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完全離群索居,究竟為什麼人是群體動物呢?

從心理學家馬斯洛的《需求層次理論》中的前四個層次中,我們便可以理解到,人一生所追尋的就是安全感,而在追尋安全感的過程中,勢必需要與他人合作或互動才能獲得滿足。

一、滿足生理需求

滿足生理需求
(圖片來源:攝影師 Joshua T,連結:Pexels

綜觀全動物界,人類實則是相當弱小的動物,論逃跑的速度比不過羚羊,論兇猛的程度也比不過獅子,而弱小的人類能演變成主宰全地球的物種,便是靠群居合作而來。

人類靠著合作抵禦各種環境的威脅,圈養動物、耕種農作物,讓我們有充足的食物存活下來,演變至現代社會,我們依賴生存的所有物品,包含食物、水或服飾,皆是不同專業的人合作製造而成,不可能靠獨自一人獲取所有生存必需品。

二、滿足安全需求

滿足安全需求
(圖片來源:網路)

當生存條件獲得保障後,人類便開始追求安全的生活,例如建造堅固的房子、尋找穩定的經濟來源或是盡力維持健康的身體,讓自己保持身心安全的狀態。而人類從古至今都過著群居生活,群居生活便會發展人際關係,然而社會愈繁榮,人際關係就愈複雜,唯有人際關係良好的人,才能稱心如意過著安穩的生活。

三、滿足社交需求

滿足社交需求
(圖片來源:網路)

電影《浩劫重生》的男主角在荒島獲得基本的生存能力讓自己衣食無虞後,偶然找到了一顆球,幫它畫了一張臉並取名為「Willson」,還常常對著它自言自語,這說明人類在生存需求獲得保障後,就會開始注重內心的需求,想要從關係中得到滿足感,或是透過人際互動建立並了解自我的性格。

例如我們透過交朋友獲取非血緣關係的親密關係;和戀人在戀愛關係中獲得愛人與被愛的愉悅感。而我們也透過進入團體,接觸不同價值觀與專長的人,認識到不同的想法、學習到陌生的技能。在群體中被認同、被想要的感覺以及一同成長的滿足感,讓人類渴求人際互動。

四、滿足尊嚴需求

滿足尊嚴需求
(圖片來源:網路)

人們都希望透過成就感來獲得更深層的快樂,但成就感往往是透過他人的讚美、認同或是與他人比較後自己的勝出所產生。例如在職場上,我們從上司的讚美與客戶的認同中獲得工作的成就感,在與同事或同業的競爭中獲勝,而讓自己更有信心並建立自我價值,這樣的滿足感都是要透過他人才能得到。

然而身處現今社會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如過去緊密,甚至有一派人認為孤獨是自由的,或覺得生來就喜歡獨處,厭惡與人共事,所以反對人類是群居動物。

世界上有六十億人口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,你可以獨自生活,你可以沒有朋友,也可以是個體工作戶,但在這每個人如齒輪般緊密扣合的人類社會中,你不可能完全不依賴人而存活下去,不如嘗試接納每個人的可愛與可恨,適時接觸人群吧!也許某天驀然回首,知己就在燈火闌珊處喔!

推薦文章:

清明連假出遊何處去?秘境景點推薦

常常在生活中或職場上都累積了一些壓力吧? Read more

賈伯斯留給我們的十大人生課程

賈伯斯辭世八年,但他的名字仍常常被世人提 Read more

色彩心理學|你最喜愛的顏色代表什麼?

色彩心理學表示,人的大腦會對不同的顏色產 Read more

台北五家特色文青咖啡廳

哈利熊推薦台北五家特色文青風格咖啡廳!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