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都必須在炎炎夏日中度過的連續假期——端午節又即將到來。
端午節對華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,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,當時人民因為不希望他的屍體被魚吃掉,便往江中投入用竹葉包的飯糰,划著舟四處尋找他,轉變至今日便有了吃粽子、划龍舟的習俗。但端午節可不是只專屬於華人的節日,隨著華人的足跡散播全球,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也走向世界,並揉合當地的在地文化,產生了新的面貌。
日韓端午,儀式大不同
江陵地區是韓國唯一保留完整端午習俗的地區,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慶典,這個傳統祭典也在2005年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。韓國的端午祭典主要祭祀的是金庾信將軍,他是統一三國(高句麗、百濟、新羅)的大功臣,死後成為大關嶺山神。除了祭祀儀式外,還有摔跤、盪鞦韆和拔河等競賽,以及演戲、假面舞及煙火表演。
而韓國人沒有吃粽子的習俗,而是使用艾草,端午節當天,韓國家家戶戶都會擺上散發艾草和糯米香氣的艾子糕,用艾餅和松皮餅祭祖,用菖蒲水洗頭洗去厄運求吉利。
日本的端午節,雖也是由中國傳入,但代表含意卻截然不同。日本的端午節在國曆五月五日,主要是慶祝家中男孩健全成長的節日,有男孩的家庭要在家外掛上鯉魚旗裝飾,因為鯉魚是力量與勇氣的象徵,也表達了父母期許孩子平安成長,成為一個勇敢有出息的大人的願望。
粽子也是日本端午節的傳統食物,只不過在日本算是甜點,也因為地域不同,形狀和內餡也大相逕庭。主要是在揉好的米餅中添加砂糖、再用竹葉包成三角狀蒸熟而成,口味甜而不膩,傳說吃下去可以消災解厄。
歐美地區,划龍舟是熱門體育競賽
歐美國家原先並沒有端午節的文化和習俗,主要是受到移居當地的華人所影響,而將划龍舟視為一項體育項目,近30年間掀起一股熱潮。
美國端午節的緣起是從1979年,在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舉辦的波士頓龍舟會,漸漸地從舊金山、紐約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圍的許多地區,都有人組成龍舟隊,目前已有400多支隊伍。
德國的端午節是從1989年傳入,據說是一位中國導遊將龍舟引進德國,並在漢堡舉行首屆的龍舟節,1991年起改在法蘭克福舉行,並延續至今。在德國,龍舟競賽是一個相當有群眾基礎的活動,每年一到龍舟節,美茵河畔就會聚集許多觀賽的市民,氣氛非常熱鬧。
東南亞國家的端午節,融合中國傳統和當地文化
東南亞國家由於在不同時期皆有大量華人移居至此,人民組成中有相當多的比例是華人,因此在文化上受中國傳統影響甚深,但在兩方文化的接觸與碰撞下,也交融出專屬於東南亞各國的獨特端午文化。
越南的端午節也在陰曆五月五日,在這天早晨,大人們會在小孩的手腳腕和脖子上戴上五色線,讓孩子們避開毒蟲的傷害。而他們端午節不吃粽子,而是吃甜酒釀和酸果,因為根據越南傳說,有一年農產豐收,卻突然遭遇蟲害,這時有一位智者路過,便叫民眾在五月五日準備甜酒釀和酸果在家門前祭拜,不久後果然蟲子都死掉,農作物又大豐收。民眾為了向智者表達謝意,將他奉為大神,並稱五月五日是「殺蟲節」,又因祭拜儀式在午時舉行,也稱端午節。
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由於華人在人口比例上佔了四分之一以上,因此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台灣相似,透過包粽子、划龍舟比賽等方式慶祝節日,並宣揚華人傳統文化。
泰國的端午節有個有趣的名字,叫做「芭掌節」,念起來與台語的「肉粽」相似,泰國的端午節其實也是受到潮州華人移民影響,因此也有過端午的習俗。但泰國的「芭掌」和台灣的肉粽還是有不同之處,台灣肉粽的餡料都包在米裡面,芭掌的餡料包在外面,而芭掌的餡料使用白果、栗子和臘腸,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喔!
推薦文章: